1013世纪经济波动五代宋初失衡宋初哲

时间:2023-4-13来源:中古资源 作者:佚名 点击:

大家好,我是王红莉。我又来了哈,今天给我大家讲的是10-13世纪东亚文明圈的经济波动。从总体上看,10-13世纪的我国经济运动,经历了失衡与平衡反复交替的周期性波动过程。大致是六、七十年一个波动周期,可以分为五期六段。因为内容比较多,所以我打算分两到三次讲哈!!!现在开始讲解!!!

第一失衡期:五代至宋初(-)

从五代到宋初,第一失衡期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如果从唐末算起,则近一个世纪。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是晚唐藩镇割据的继续。此时北方方镇林立,割据风行,兵资连年,灾荒不断,加上政治黑暗,赋敛苛重,契丹铁骑时时南下掳掠,甚至饮马黄河,中原百姓家破人亡,颠沛流离。中原经济备遭摧残,元气大伤。此时南方战乱较少,相对安定,北方劳动人民大批南迁,加上各小国统治者迫于立国需要,比较注意推进经济,以长江流域为主体的江南经济区的社会生产反呈上升趋势。

图1

此时西北陕甘宁一带属于党项族的势力范围。河西凉州、瓜州、沙州等几个孤岛城市控制在汉人凉州自立政权(-)手中,五代末年到宋初转归喝末集团的折通氏(-)和吐蕃朗氏后裔潘罗支(-)统辖。年后并入西夏版图。而河西谷地和青海一带则仍为部落聚居区,主要是吐蕃、回鹘等族。

图2

东北地区,契丹族于9世纪后半叶逐步强盛起来。年,迭刺部世里家族的耶律阿保机被八部酋长选为可汗,取代遥晕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年建“大契丹国”,此后积极向外扩张。向西征服了吐浑、党项、阻卜等部,向南攻取后唐沿边州县,向东剪灭渤海,建属国“东丹”、以皇子耶律倍为国王。年,又从后晋石敬塘手中取得燕云十六州,至此契丹疆域基本奠定,成为雄踞北方的一个大国。在汉人影响下,其社会经济亦由单一的游牧经济过渡到农牧二业有机结合的互补式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图3

需要强调的是,正是这个动荡的乱世成了历史辩证运动的转折点。无论人口分布、民族成份,还是生产结构、经济形态,均与汉唐迥然有别。熊德基先生说,五代社会“表面上乱,实质是变”,的确抓住了该时期的本质特征。

第一平衡期:宋初至哲宗元符年间(-)

总的看来,这年间经济运动呈上升趋势。北宋实现局部统一,中原和江南两大经济区连成一体,整个社会从晚唐五代全面失衡的泥潭中走出来,在新的基础上重新步入繁荣阶段。康定庆历之交的宋夏战争激化了宋代社会的内外矛盾,以此为界又可分为前后两段。

图4

前段,宋初至康定(-),80年,是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阶段。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俱有长足进步,契约租佃经济的主导地位牢固确立,社会经济的调控体系(包括政策、制度和机构)也基本定型。就宋代社会看,我国后期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已完全显现。无论是地权关系、经济结构、阶级构成、赋役制度,还是政治体制、意识形态乃至社会习俗与心态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与汉唐迥异的不同世相来。我国古代社会由中古阶段向近古阶段的转变于此完成。

图5

此时北方的辽朝从世宗(-)、穆宗(-)时期的皇族内乱中挣脱出来,正在走向景圣极盛期(景宗-,圣宗-)。不仅击败了北宋收复燕云的几次努力,不久又逼迫朱廷与之签订遭渊之盟(),而且在经济制度、政治体制方面加速向封建制转化,社会经济趋向全面繁荣。西北地区的党项族,从继迁起兵、抗宋自立(),中经景德和议(),到元昊建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牢固确立了自己对西北的统治,与宋辽三分天下。其疆域包括现今的宁夏、甘肃、陕北、青海东北和内蒙西部这一广大区域。从西夏全境看,应该说党项族已经越过氏族社会的门槛,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其农业和畜牧业都有显著成就,但手工业和商业所占比重不大。统治新辘及其以西地区的喀喇汗王朝,在十一世纪上半叶,也达臻鼎盛时期。

图6

后段,庆历至元枯(-),60年,是危机显露阶段。以宋夏战争(-)为契机,宋代社会进入内部振荡时期。冗官、冗兵、冗费成为国家财政乃至整个社会的沉重包袱,积贫积弱之症病入膏育,各种经济间题逐渐显露,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统治阶级的自我调整(庆历新政和熙丰新法)也相继失败。但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在前期基础上继续发展,然其速率显著减缓。

图7

此时辽朝处在兴宗(-)、道宗(-)时期。兴道之际的50年代,辽朝还处在鼎盛时期。但兴宗时期朝政开始腐败,道宗更加昏愤荒淫。于是自60年代起,辽朝也进入内部动荡时期。统治阶级上层多次发生内乱,争权夺利,互相倾轧,社会局势急剧恶化。官吏贪苛,灾荒连年,农户逃亡,流民日增。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同趋紧张。辽朝因此而由盛转衰。西夏正值幼主谅诈(-)、秉常(-)相继登位,主弱臣强,太阿倒持。贵族设藏氏(-)、后族梁氏(第一次-,第二次-)先后三次执掌国政。加之宋夏之间连年争战,西夏虽然取得多次战役胜利,但其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受到战乱的严重破坏,元气大伤,兵民厌战,实力明显下降。故自80年代后,丢城失地,被迫求和,逐步失去了军事上的优势,战略主动权反操在宋朝手中。



转载注明  http://www.bjchjy.com/bfbz/13847.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中古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