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王朝是如何与朝鲜半岛以及日本列岛保持

时间:2023-4-22来源:中古前景 作者:佚名 点击:

引言

中原王朝是如何与朝鲜半岛以及日本列岛,保持着海上关系往来的?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晋武帝灭吴后,西晋仅维持数年便发生八王之乱,同时五胡乱华的序幕也已拉开,此时西晋面临内忧外患。所以史料记载中朝贡次数锐减的原因有二。

一则,据《晋书》所载,“内附”这一事件多记录在晋武帝时期,惠帝则少之又少。即是中原王朝的混乱导致其在日本列岛的威望有所下降。二则中央王朝自顾不暇,无法顾及日本列岛局势演变。想必此与朝贡遣使频率大幅降低关系密切。

朝贡关系影响着海上关系的往来

虽频率低于曹魏时期与倭国的交流往来,但这种朝贡关系却一直存在。1世纪中叶,百济基本上具备了封建国家体制,2世纪后,百济主要向南方马韩地区扩张领域,到世纪,完全占领了朝鲜半岛西南部。新罗于2世纪前半叶,已经建成封建国家。

世纪末,朝鲜半岛南部已经形成了西百济、东新罗的状态。“据《日本书纪》,在与百济取得联系两年之后,即己巳年(69年)春三月,倭军渡海以卓淳国为据点,‘击新罗而破之’。”即是倭国与朝鲜半岛产生联系最早即是67年的事情。

新罗在世纪末期时,因与百济长期争夺,意图得到中原王朝的支持,分别于年,年遣使西晋。即是年新罗前往中原朝贡,在此之前并未有朝贡的记载。

卑弥呼女王遣使时,此时倭国与朝鲜半岛国家尚未发生联系,所以通过陆路经朝鲜半岛南部至乐浪、带方二郡的可能性不大。纵观中古历朝遣使倭国,中原王朝统治者对日本采取积极外交政策而主动遣使的情况极少。

则曹魏时期的主动派遣使者前往日本列岛参与政权的变更,或为曹魏意图通过与倭国建立友好关系,防止东吴与倭国甚至于公孙氏的联合。中原王朝的政治风暴使得远在日本列岛的女王国外交地位猛然上升,乐浪、带方二郡的外交职能在中原混乱的政权交替中显得尤为重要。

乐浪、带方二郡的消亡

西晋末年中原大乱,高句丽美川王趁机于1年,南下占乐浪,次年继续南下占领带方,此时乐浪、带方二郡已为高句丽统治区域,高句丽虽在占领后并未对此二郡经营管理,但权力真空的乐浪、带方二郡却可为高句丽提供便利的海上通道。

永嘉之乱,晋室南迁江南后,司马睿于建康建立东晋。建国后不久,高句丽便因与前燕因辽东地区产生摩擦,又因其在交战过程中不时处于弱势地位,便遣使去往十六国前燕的另一接壤国家——后赵求援,高句丽遣使后赵的同时,亦不忘与东晋交好。其分别遣使后赵一次,遣使朝贡东晋三次。0年,高句丽遣使后赵。

“高句丽、肃慎致其楛矢,宇文屋孤并献名马于勒。”与高句丽一同遣使另有宇文屋孤、以及凉州牧张骏以及高昌、于寘鄯善、大宛的使节等。楛矢一直作为中原王朝记录东北方古族额象征性物品。此次出使后赵。

《三国史记》亦可印证:“三十一年,遣使后赵石勒,致其楛矢。”辽东尚在前燕统治之下,且前燕与高句丽一直因辽东地区摩擦不断。所以,路陆经由辽东郡出发至后赵都是不可能的,分析认为,此时高句丽出使后赵应为从乐浪郡故地出发,经水路行至后赵。而此次遣使也为后来高句丽联赵抗燕做了准备。

8年,后赵联合高句丽,通过海上协作对前燕进行军事打击。高句丽因与前燕领土相接以及辽东地区的问题,对前秦已抱有不满。

后赵在公元7年时,与前燕联合共同出击段辽。燕赵东西夹击,使段辽弃城逃跑。但前燕与赵联合时,并未全力出战攻击段部,而是见好就收,“以燕王皝不会赵兵攻段辽而自专其利,欲伐之。”双方激战数日。慕容皝趁清晨休息之时,突袭后赵,后赵措手不及,丢盔弃甲而逃。燕赵经此一役变为敌对之国。

于是8年,“季龙谋伐昌黎,遣渡辽曹伏将青州之众渡海,戍蹋顿城,无水而还。因戍于海岛,运谷三百万斛以给之。又以船三百艘,运谷三十万斛诣高句丽,使典农中郎将王典率众万余屯田于海滨。又令青州造船千艘。使石宣率步骑二万击朔方鲜卑斛摩头,破之,斩首四万余级。”

《资治通鉴》中直接写到“又令青州造船千艘,以谋击燕。”史料中明确提出,用船三百艘,将粮食三十万斛送往高句丽。此粮食的用途或为囤积于高句丽统治区域,为后赵作战提供战争补给,或为给予高句丽军事支持共同攻燕,但都可看作此为后赵与高句丽通过海上航线进行合击前燕的军事协作。

辽东地区此时属于前燕,史料中有明确指出后赵从青州出发。所以路线应为青州跨海直入乐浪郡故地。高句丽遣使后赵的行走路线为经水路从乐浪、带方故地出发,到达后赵。

遣使后赵、与后赵军事协作共同抗燕的同时,高句丽亦分别在咸康二年(6年),建元元年(44年),义熙九年(41年)遣使东晋。咸康二年,此时高句丽已与前燕水火不容,并处于劣势,于是遣使东晋,希望通过海上交流这一形式寻求东晋的政治以及军事支持。“庚申,高句丽遣使贡方物。”“十二月,高句丽遣使朝鲜。”

此为第二次遣使东晋,虽都为寻求东晋的军事支持,但此时高句丽所处境地却略有不同。第一次朝贡后,高句丽联合后赵共同讨伐前燕,获得胜利。此役胜利后,前燕分别在8年、9年给高句丽以及后赵有力的回击。

咸康七年,慕容皝迁都龙城,第二年,大举进攻高句丽,兵将直达丸都,夺财掠人,焚烧宫城。此次战役直接导致高句丽都城被破,也奠定了高句丽战后长期处于前燕的强烈压制之下。短暂休整后,与44年,高句丽遣使去往东晋,希望得到东晋的支持,改变这一局面。直至84年,慕容垂建立后燕,高句丽逐渐强大。

与中原王朝的海上交流

占据辽东半岛后,高句丽积极运用其所拥有的出海口以及海域优势,再一次向东晋进行朝贡。《宋书》中明确记载,高句丽王高琏,派遣长史高翼献与东晋王朝赭白马,并接受了东晋的册封。封其为高句骊王、乐浪公。这是高句丽第一次接受汉人王朝的册封,意味着中原王朝间接承认了高句丽对于乐浪、带方二郡的所属权。

此后史料中,亦有高句丽通过海路与刘宋交流的记载,亦可说明,高句丽在南下攻占乐浪、带方二郡后,积极发挥乐浪、带方二郡原有的优势,掌握了乐浪、带方二郡,即掌握了黄海区域以及与日本列岛的联系。

~年,为百济的汉城时代,此时百济的发展受到了高句丽的严重威胁。年,刘裕代晋,49年北魏统一北方,开始北魏对北方的经营。

景平二年,此时的百济与刘宋双来往频繁,据史籍载共12次。在百济与刘宋密切交往的同时,高句丽遣使北魏与刘宋,与南北朝政权同时保持联系。但高句丽与北魏因“冯弘事件”,一直有所芥蒂。五世纪中叶,高句丽南进发展的势力直逼百济与新罗,分别于年进攻新罗,年进攻百济。

此后,朝鲜半岛的局势发生了变化,百济与新罗的联合,解决了百济在朝鲜半岛东部的威胁,若与北魏联盟,则可使高句丽腹背受敌。

于是年,百济遣使北魏。《魏书》载:“八月丙辰,百济国遣使奉表,请师伐高丽。”但高句丽自45年便遣使朝贡北魏,且百济与北魏远隔大海,又是“其民土著,地多下湿,率皆山居。”

此时恰逢北魏宫廷政变,新政权亦不稳固,对外采取军事行动并非明智之举。所以北魏并未应允,但仍希望与百济保持朝贡关系。

为了安抚百济,并希望与百济联合对高句丽形成牵制,北魏两次遣使百济。只是由于高句丽的阻挠和大风的影响,并未成行。这也便导致了此后百济一边倒的向刘宋朝贡,北魏亦在年征伐百济。

由此可知,高句丽在与百济相战近一个世纪后,南下占领乐浪、带方二郡,其利用乐浪、带方二郡的地理条件优势,同时向北魏以及刘宋朝贡,即“双面外交”。

百济在这一时期,因前往中原王朝的路陆被南下的高句丽所阻断,所以其只能选择与可通过海路联系的刘宋建立良好的朝贡关系。但当百济意图通过与北魏建立朝贡关系,来阻止高句丽的持续南下时,北魏无法因远在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而打破此时东北亚的整体局势。

北魏派遣至百济的使者,也因高句丽的阻拦以及航海技术的限制,导致航线不通,未达成与百济联盟的目的。可以说,高句丽南下占领乐浪、带方二郡。

即是占领了中原王朝与朝鲜半岛的交通枢纽,便控制了乐浪、带方二郡西侧的海路航线,切断了百济与北魏的交流,直至后来发展成为年百济与北魏的战争,影响了五世纪东北亚的局势。至此,乐浪、带方二郡中的中原王朝势力退出舞台。

结语

总的来说,中原文化自汉代起却通过水路交流传播至朝鲜半岛以及日本列岛,影响了半岛国家以及列岛国家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转载注明  http://www.bjchjy.com/ysbj/13934.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中古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