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李硕基本常识,是一个历史学者的修

时间:2023-4-20来源:中古发展 作者:佚名 点击:

历史学者给大众的印象,往往是久坐于书斋中,皓首穷经,少问世事。但正如历史学家孔飞力多次向学生们提及的一句话说的那样:“一个人的思想与他的经历密不可分”,每一代历史学者的写作,其实都在与他们所处的时代的对话中完成,时代的变动往往也会在历史学者的写作中留下烙印。

当今时代可以被称得上是又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一个“技术爆炸”的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层出不穷的新型技术冲击乃至重构着历史悠久的历史学研究方法。身处其中的历史学者们也经历着与前辈不同的治史环境。

这是一个多元开放的时代。一方面,当代的学者拥有越来越多地相互交流的平台与机会,在与国际前沿理论进行吸纳和对话的同时,如何在历史研究中把握史料和理论的均衡也成为重要的问题。另一方面,非学院派的历史写作者群体成批涌现,他们为大众读者提供了更通俗有趣的历史叙事,也为理解历史提供了更多元的视角,但也因其专业性遭遇诸多的争议。

出于对以上种种问题的好奇,我们采访了一批青年历史学者中的代表人物:仇鹿鸣、唐小兵、张仲民、李硕、高林和羽戈,围绕他们的作品,探究他们与历史结缘的心路历程,倾听他们如何回应时代赋予的机遇与挑战。

本篇是对青年历史学者李硕的专访。更多系列文章也会在文化频道陆续推出。

年9月19日《新京报书评周刊》,新史记:青年历史学者与他们的历史写作。

历史学者需要对人类知识有总体性的把握

在十九世纪以前,这类问题并不会困扰着大部分的历史学者。一位历史学家通常也是文学家、自然学家和博物学家。从修昔底德到吉本,文史不分家的传统也不仅是东方史学的特征。仅仅精通于历史研究领域内的知识,只会遭到同行的取笑。

随着19世纪兰克学派和20世纪科学主义的双重冲击,历史写作成为一种职业,不同研究领域的历史学者“隔行如隔山”的现象已是司空见惯。

李硕,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清华大学历史系硕士、博士,现供职于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从事中古军事史、历史地理、边疆民族问题研究。

在颇受读者

转载注明  http://www.bjchjy.com/byyy/13901.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中古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